第87章 拜訪
關燈
小
中
大
李姝心裏的感覺很難說, 又酸又痛,但絕對沒有埋怨,只是有些酸楚。
“我心疼她還來不及, 怎麽可能怪她。我還要謝謝爹爹能把她帶回家來,讓我有了哥哥。若是沒有她,我們家早沒了。她也是家破人亡, 才流落到我家來的。本就是天家最尊貴的明珠。”
薛宓聽著李姝說完,也安靜了片刻, 才說:“也是,她那麽聰明,才情品行又好,什麽都好。聽說她的父親當年就才情冠絕,名動江南。”
薛宓到底是少女, 對那些半隱半露的八卦十分感興趣。
李姝回憶起李令俞,滿心都是溫柔。
“她從來沒有提過自己有什麽難過的事。好像天大的事, 在她眼裏都不算什麽,最大的愛好, 便是天晴的時候,搬一把搖椅坐在院子裏賞花、喝茶,看著幾個孩子笑鬧。再組一個烤肉攤子,把大家都湊在一起, 她自己不吃, 但是看著大家吃喝。”
薛宓也羨慕說:“她對你們是真的好。”
搬家到這裏,特意給幾個妹妹修了一個偌大的內書房,自己的書房, 妹妹們也隨時能進去。能將合離的李黛帶回家來, 能為了妹妹不要命去殺人。
這樣的兄長, 上都城裏都找不出第二個。
李姝擦了眼淚說:“她就連最後一次出門去,也是囑咐阿姐,定要讓柳娘子安心出嫁。”
說起這個,薛宓也說:“那秦周從五品校尉,一躍成了三品主將。誰不說他好命?她為柳娘子真是用盡了心思。”
李姝搖搖頭什麽也沒說,只是說起李令俞,只有好的回憶,也為她高興。
薛宓便在李家住了一夜。
李令俞也是因為問了聲秦周,家裏如何了。
秦周要去一趟相州,便把柳娘子送回李家了,正好在李家碰見了薛宓。
便說:“今日回去,碰見了薛家的小娘子,聽說薛大人辭官回去後就病了,薛家的小娘子便一直住在家裏。”
李令俞聽得一頓,看著秦周,一時間沒轉過彎來,思慮了半晌才和蔡真說:“這樣,讓禮部的人進來一趟,去看看薛大人。”
蔡真沒懂她的意思,迷茫的看著她。
薛洋和她的階級矛盾,眼下誰也說不清楚。
“薛大人雖然和我不對付,但他兢兢業業這麽多年,有功勞也有苦勞,不能讓人失了顏面,讓百官笑話他。我該給的尊重也要給他。”
當日下午禮部的儀仗便進了薛家,奉旨看望薛大人。
奉旨去薛家的是蔡真,帶著李令俞的厚禮,還有一塊牌匾。算是滿門榮耀。
薛洋確實病了,是氣大傷身,也有羞愧。
蔡真也沒了當日在太極殿的冷硬。態度十分綿軟,面對薛家眾人,笑瞇瞇說:“殿下聽聞薛大人病了,便急著遣奴來探望薛大人。”
薛洋靠在靠枕上,聽著蔡真和家人閑聊,心裏暗嘆,永安公主當真是玲瓏心思,等閑男兒比不上她。若是當年的太子有她一半的悟性,何至於此!
君臣之禮,是互相擡舉,李令俞雖然拿他立威,但也回頭給了他體面。
這等手段,和脾性,連陛下都沒有。
陛下性情隱忍,向來含而不露,但君臣之間多是言語安撫。
家中老小都看著薛洋,生怕他把蔡真連人帶禮都趕出去,薛洋一個人靠在靠枕上,從頭到尾都沒說話。
由著蔡真和薛家的其他人寒暄。
直到蔡真要告辭了,薛洋才說:“她若是當真,能平定北境之亂,能將河東、江南的官場肅清,我便去宮中向她請罪。”
蔡真笑說:“薛大人可千萬別這麽說,殿下最尊敬大人不過了,今日殿下還說了薛大人雖然和她政見不合,但大人這麽多年既有功勞,也有苦勞,不能讓有功之臣寒心。”
薛洋聽得怔怔繼而笑起來,再什麽都沒說。
薛家人因著薛洋罷官,家中一時烏雲密布,到這會兒了,家裏人才喜笑顏開了。
等蔡真走後,薛洋的弟弟薛睿問兄長:“這永安公主算是,來求和的?”
薛洋嘆氣:“不是。你們不了解她,她這個人就是這樣。她不懼百官罷官,如今還能這樣彎得下腰,早晚群臣會買她的賬,確實有其父的風姿。可惜了,偏偏是個公主。”
薛睿卻不以為然說:“公主怎麽了,我的幾個孩兒,生意上最聰明的偏偏是宓娘,兩個兒子都是書生,對生意一竅不通。這種事哪能說得清。有些人就是天生適合做這個。”
薛洋生氣說:“這怎麽能和你們生意相比!這是江山社稷!”
薛睿是個生意人,脾氣極好,也習慣了兄長的爆脾氣,並不爭對錯,笑呵呵說:“兄長不要動氣,我也是隨口一說。只是這小到一個小買賣,大到一個家庭,再大到一個朝廷,這裏面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。這不就是所謂的‘烹小鮮治大國’麽。天下道理不外如是。”
薛洋看著弟弟,竟然啞口無言。
薛睿也不敢觸兄長黴頭,便說:“那兄長就早些歇著,我先出去了。”
薛睿出去後,薛洋一個人靜默了很久,才深深嘆了口氣。
薛睿一出去,薛宓便問:“是不是李令俞恢覆了伯父的官職?”
薛睿搖頭:“怎麽可能,這官是你伯父自己罷的,又不是永安公主罷黜的。不過說來,這永安公主做事確實厲害。”
薛宓喪氣沒接話。
薛睿便說:“李家就沒說什麽?”
薛宓沒好氣說:“自然沒有,李令俞可把人家保護得密不透風。”
薛睿點點頭:“也對,一家子婦孺,確實不安全。”
薛宓嘟囔:“我和姝娘是真心相交。”
薛睿失笑說:“我巴不得你們是真心相交。只是眼下咱們薛家成了眾矢之的,還是小心些吧。”
蔡真回宮覆命,李令俞正和曹印在商量北境的事,援軍已到北境,戰事已經緩和了。
眼下不止是北境。河東三州空缺,李令俞想將徐州、荊州、永州軍中的人調回京,等勘察後,再派往河東三州。
曹印問:“這樣大的調動,怕是會引起恐慌。”
李令俞也考慮到了。解釋說:“這些年,各州府都成了各自的本營,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挪窩。越是這樣,地方官和地方軍政還有地方世家盤根錯節,成了自己的小國,朝廷派下去的根本進不去。”
曹印見她說了一半停了,看著她,李令俞便繼續說:“所以,我想來個互調,這是開始的嘗試。若是效果不錯,其他官員任期到期就會換地方,大家各憑本事。”
曹印還在考慮她的計劃,正說說什麽,蔡真進了殿便說:“奴奉殿下之命,去看望了薛大人回來了,薛大人精神還好,不過至今臥床。”
曹印好奇問:“你讓人去看薛洋了?”
李令俞沒答曹印的話,問蔡真:“他就沒說什麽?”
蔡真忙說:“薛大人說,‘她若是當真,能平定北境之亂,能將河東、江南的官場肅清,我便去宮中向她賠罪。’。奴便回了薛大人,殿下可定會受他的禮。”
李令俞聽得笑了下:“我不用他賠罪,也不用他服軟。我只盼著他長命百歲,讓他看著這連年天災的大梁,一日日富裕起來,讓他看著,事在人為,不是靠守著祖宗規矩,盼著祖宗庇佑。我這個逆賊照樣能讓大梁昌盛。”
曹印聽著她的雄心壯志,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覺得是戲言了。
蔡真可不敢接李令俞的話。
“薛家倒是十分欣喜,想來薛大人罷官後,薛家處境不太好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我知道了。”
蔡真下去後,李令俞便說:“我想,請呂匡淵任禦史中丞。舅舅以為如何?”
曹印詫異,她和呂匡淵幾乎沒有交集,怎麽會想起請呂匡淵。
“也不是不能,只怕是不好請。呂匡淵猶如聖人弟子,當年和你大舅舅是摯交,你大舅舅出事後,他便沈寂了。也是經我舉薦,才出任了太子少傅。”
但呂匡淵心思不在這上面,對太子也是只講學問,半句不多言,以至於太子十分不喜他。
李令俞又想起南山書院山長楊昉,因著太子謀逆案受牽連,至今還在獄中。
可見呂匡淵當時也看不上太子。
李令俞便說:“明日我登門去拜訪。”
曹印問:“那江南的學子,你又該如何?”
李令俞:“有人會替我安撫。”
曹印驚疑片刻後問:“宋彥光?”
“對,他出身寒門,這麽多年始終不得志,做事有些絕情。陛下便不喜歡用他。雖然我不曾跟著他讀過書,但我們畢竟有師生之誼,科考前,我曾寫信提醒他莫要上世家大船,陛下既然廣開科考,就是願意給天下寒門學子一條路,望他三思。他這才給江南大批寒門學子寫了推薦信。”
宋彥光十分渴望權力,十分想得到當權者的認可,可惜蕭誦不肯用他。
“宋彥光文采確實好,但做事狠絕,也多被人詬病。”
李令俞無所謂說:“只要他能力好,我不在乎什麽個人名聲,只要他能安撫江南學子,能理清江南學政,那我就肯用他。我只以能力論人,不聽名聲那一套。而眼下也只需要這樣的人,該改一改官場的風氣了。”
曹印便說:“這事可以先緩一緩再說,江南之事,還沒那麽緊迫。眼下,你該見見宗室的人了。”
畢竟是認祖歸宗的事。
李令俞不在意說:“這事還是讓聖人去解釋吧,我不心虛,也不想解釋。重審我父王的謀逆案,怕是不可能了,他們父子在世,就不可能會翻案。”
曹印聽得眼神一黯。
李令俞說:“人證我收著,等時機合適了我再考慮重審此案。這裏面死的人太多了,其實要說有多大作用,並沒有。倘若聖人開口,其實沒有難度,只要他寫一封罪己詔,我父王就能名聲清白,給廬陽王家小的死,也有個交代。但這麽多年,他能面對我,也能日日見他的十弟,卻不肯給我們一個交代。你說,為君者,是不是時間久了,都會變得麻木不仁?”
曹印回答不了這個問題。
李令俞嘆了聲氣。
這問題直接牽扯到她後續的登位。畢竟她在名聲上不占優勢。
要想繼位,她必須先替豫章太子翻案,再者才是她登基的事。
盡管李令俞說了不見宗室,但總有宗室想要見她。
第二日清早,她特去拜訪了呂匡淵。
大清早的上都城,初秋中霧霭沈沈,街角的羊湯店已經開門了,而呂宅還是那個呂宅。
呂匡淵比去年看起來老了很多,見她來也不驚訝,起身讓位說:“殿下坐。”
李令俞問:“先生也不肯認我這個學生了?”
呂匡淵大概驚訝,擡頭看著她,不說話。
李令俞問:“先生當年為何辭官?先生又是為何會警惕我?”
呂匡淵幾次想開口都沒說話。
李令俞長驅直入:“蘇繹和先生是摯交,是嗎?”
呂匡淵點頭。
“先生和我舅舅曹文延,也是摯交。先生當年將我偷出來,大概是沒想過我會活到如今吧。”
呂匡淵握著茶杯的手,慢慢垂下。
李令俞見他不說話,便說:“我曾調查過很久,但始終不知道我是被誰偷出來的。那日在曹家,突然聽聞,曹文延的妻子姓呂。蘇繹曾說,不是他救了我,只是他看見了,沒有出聲而已。”
呂匡淵:“這一切,只是湊巧而已。”
李令俞卻說:“阿竺和阿符自小跟在我身邊,但他們並不知道我是誰。我經過的幾個人的手,才得以活命。我只是不懂我為什麽會在李尚的家裏。”
呂匡淵問:“李尚呢?”
“死了,被謝鵬程殺了。”
呂匡淵嘆了聲氣,然後才說:“當年他收養你的時候,有人問過他,要想清楚,若是答應了,這就是帶進棺材裏的秘密。他說他早年得以見過豫章太子,太子於他有恩。沒想到他因為這個秘密,送了性命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救我的不止李尚,若沒有先生,我也出不了呂家。”
呂匡淵搖搖頭:“不過是湊巧,總不能看著你就那麽被殺了。”
呂匡淵親眼見了太子和三個太孫被殺,那是他早年的噩夢。
當年事發時,雲奴並不在太子府,正被曹文延的夫人呂氏帶回娘家了。
呂氏聽聞出事,便將孩子藏在呂家,獨自歸家去了。
當時呂匡淵也被查,曹文延夫婦被殺,呂匡淵怕露餡,便把孩子轉手給了陳侯暫養。幾日後呂匡淵接到了江南富商姚之問的信,說是受人之托,來接孩子。
呂匡淵沒敢給,但豫章太子謀逆案已經越演愈烈,上都城殺得血流成河,他分身乏術,便聽了姚之問的安排,便寫信讓陳侯將孩子交給姚之問出面買的奴和婢,幾個人誰也沒見誰的面,神不知鬼不覺,將此事按下去了。
沒等年底,聖人避居北宮,新帝登基,這件事才自此翻篇。
呂匡淵當時也不知道姚之問把孩子給了誰,陳侯也不知道。
直到姚之問死後,呂匡淵才收到信,姚之問仍然沒提孩子在哪裏。
只說豫章太子於那人有恩,孩子在他家裏定不會出事的。
但誰也沒想到,她偷龍轉鳳,換了身份照樣平步青雲。呂匡淵試探過她幾次,大概是早就知道她是誰了。
李令俞想了想說:“豫章太子當年下江南,為江南寒門學子怒殺了世家子弟。李尚就在那之後才進京的。”
呂匡淵看著她,心情很覆雜,她平平安安長大了,是好事。
可她不止是平平安安長大了,她擁有父親和舅父的才情,也有祖父的謀略。眼下已經攝政,假以時日登基稱帝,自不必說。
她這一路走來,讓人始料未及。
敘完舊,李令俞起身深深躬身,“學生蕭懿安,請先生助我。”
呂匡淵看著她,既不應聲,也不拒絕,只是看著她。
李令俞躬身並不起身。
呂匡淵問:“立身不正,百官討伐,你拿什麽立足?”
李令俞擡頭看著呂匡淵:“百官討伐名目,無非是安社稷,清逆賊。我不講祖宗社稷,只求百姓安康,至於天下學子,隨他們說吧。廣開言路,未必不是好事。若是說我立身不正,我認,可若是我誤國,那我不會認。”
呂匡淵:“眼下北境如何了?”
“危難之時。”
“朝堂之上呢?”
“沸反盈天。”
呂匡淵便說:“你要我如何幫你?”
“學生今日請先生出任禦史中丞一職。”
呂匡淵卻說:“我若是接受了,那百年之後,便是一身罵名。”
李令俞搖頭:“我請先生,不是讓先生替我安撫天下學子的。我想請先生替我廣納人才。”
她現在太缺人了。
呂匡淵問:“你要什麽人才?”
“不拘什麽人才,不論出身,不講門第,只要是人才我都需要。”
呂匡淵遲疑很久,才平靜說:“我應你。”
李令俞這才起身說:“學生謝過先生。先生百年之後,學生定然替先生修書立傳,還先生一個清名。”
呂匡淵卻說:“你都不在乎名聲,我怕什麽。”
李令俞看著他,沒來由笑起來。師生一笑,相顧無言。
“那我還有事,便不打攪先生了。”
她匆匆來,匆匆而去,
呂匡淵的長子呂夷繁一直在隔壁,聽聞李令俞走後,急著說:“父親,薛洋才罷官,朝中罵聲一片,您這麽那就答應她了?她最是巧言擅辯,可父親要背這滿朝的罵名。”
呂匡淵手裏還拿著聖人命他撰修的史書,淡淡笑著說:“你們都虛長了年歲,竟然遠不如她有魄力。”
一個君王,不懼罵名,不懼討伐,不懼名聲。
廣開言路,收天下人才。
大梁的天,終於是要變了。
李令俞出了呂宅,要穿過銅駝街,又想起宮變那日拜訪廬陽王。
便讓阿符拐道又走了一趟廬陽王府。還是那個老仆開門。
這次老仆比上次殷勤了許多,說:“殿下在書房裏,老奴領您去。”
李令俞跟著老奴穿過院子,蕭澈在書房裏和蕭誠下棋。
見李令俞來,蕭誠笑著起身,也不說話。
蕭澈便說:“坐吧。那日北宮見,你如今怕是很忙。怎麽想起來我這裏了?”
李令俞便說:“交還您的東西。”
蕭澈笑了下,並不收:“給你了,便是你的。”
李令俞問:“謝殿下。當年姚之問是不是受你所托,才北上來尋我的?”
蕭澈溫和看著她,“是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陛下大概是知道了。”
蕭澈絲毫不懼,輕笑了聲:“是嗎。”
李令俞屢次受他之恩,便說:“你若是想回江南,或是想去哪裏,盡管去吧,從此再沒人盯著你了。”
蕭澈卻說:“等你的事結束了,再說吧。”
“你當真只是因為我父王,才這麽關照我的嗎?”
蕭澈看著她,最後只說:“是。”
李令俞不知道怎麽還這個恩。便笑笑,起身說:“那行吧,這些以後再說。我今日還有事,小皇叔若是閑來無事,可來宮中尋我。”
蕭誠還小,笑了聲說:“這幾日跟著父親學畫,怕是沒時間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對面街上就是我家。家中有許多畫,你若是喜歡,就上門去取。”
蕭誠聽得眼睛都亮了。
李令俞便起身告辭。
等回了宮中,曹印已經在等著了,見她回來便問:“怎麽樣?”
“呂先生答應了。”
曹印這才長舒了口氣。眼下朝中對李令俞多是討伐和謾罵。
索性李令俞不在意這些。
司州城破後,向南十七裏處是一處鎮子,位於山腳下。
嚴柏年領兵就駐紮在這裏。
副將曾擔憂說,這裏太靠近司州城,一旦突厥人驚覺,咱們人手不夠,殺不過他們。
嚴柏年當日手中攥著李令俞的信。肩上和臉上的傷還沒好,坐在帳中垂首,卻說:“我們不打,要打就要出其不意,司州城一定要奪回來!馬叔的仇也要報!”
馬遷死的極其慘烈,被突厥人梟首掛在軍中。
嚴柏年纏著腕上的繃帶,陰狠道:“總有一日,我要殺盡突厥人,取了他們王上的項上人頭!”
副將毫不懷疑他的決心,他確實當得起少年將軍,這半個月殺了七八場,均不落下乘,這才將突厥人擋在司州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我心疼她還來不及, 怎麽可能怪她。我還要謝謝爹爹能把她帶回家來,讓我有了哥哥。若是沒有她,我們家早沒了。她也是家破人亡, 才流落到我家來的。本就是天家最尊貴的明珠。”
薛宓聽著李姝說完,也安靜了片刻, 才說:“也是,她那麽聰明,才情品行又好,什麽都好。聽說她的父親當年就才情冠絕,名動江南。”
薛宓到底是少女, 對那些半隱半露的八卦十分感興趣。
李姝回憶起李令俞,滿心都是溫柔。
“她從來沒有提過自己有什麽難過的事。好像天大的事, 在她眼裏都不算什麽,最大的愛好, 便是天晴的時候,搬一把搖椅坐在院子裏賞花、喝茶,看著幾個孩子笑鬧。再組一個烤肉攤子,把大家都湊在一起, 她自己不吃, 但是看著大家吃喝。”
薛宓也羨慕說:“她對你們是真的好。”
搬家到這裏,特意給幾個妹妹修了一個偌大的內書房,自己的書房, 妹妹們也隨時能進去。能將合離的李黛帶回家來, 能為了妹妹不要命去殺人。
這樣的兄長, 上都城裏都找不出第二個。
李姝擦了眼淚說:“她就連最後一次出門去,也是囑咐阿姐,定要讓柳娘子安心出嫁。”
說起這個,薛宓也說:“那秦周從五品校尉,一躍成了三品主將。誰不說他好命?她為柳娘子真是用盡了心思。”
李姝搖搖頭什麽也沒說,只是說起李令俞,只有好的回憶,也為她高興。
薛宓便在李家住了一夜。
李令俞也是因為問了聲秦周,家裏如何了。
秦周要去一趟相州,便把柳娘子送回李家了,正好在李家碰見了薛宓。
便說:“今日回去,碰見了薛家的小娘子,聽說薛大人辭官回去後就病了,薛家的小娘子便一直住在家裏。”
李令俞聽得一頓,看著秦周,一時間沒轉過彎來,思慮了半晌才和蔡真說:“這樣,讓禮部的人進來一趟,去看看薛大人。”
蔡真沒懂她的意思,迷茫的看著她。
薛洋和她的階級矛盾,眼下誰也說不清楚。
“薛大人雖然和我不對付,但他兢兢業業這麽多年,有功勞也有苦勞,不能讓人失了顏面,讓百官笑話他。我該給的尊重也要給他。”
當日下午禮部的儀仗便進了薛家,奉旨看望薛大人。
奉旨去薛家的是蔡真,帶著李令俞的厚禮,還有一塊牌匾。算是滿門榮耀。
薛洋確實病了,是氣大傷身,也有羞愧。
蔡真也沒了當日在太極殿的冷硬。態度十分綿軟,面對薛家眾人,笑瞇瞇說:“殿下聽聞薛大人病了,便急著遣奴來探望薛大人。”
薛洋靠在靠枕上,聽著蔡真和家人閑聊,心裏暗嘆,永安公主當真是玲瓏心思,等閑男兒比不上她。若是當年的太子有她一半的悟性,何至於此!
君臣之禮,是互相擡舉,李令俞雖然拿他立威,但也回頭給了他體面。
這等手段,和脾性,連陛下都沒有。
陛下性情隱忍,向來含而不露,但君臣之間多是言語安撫。
家中老小都看著薛洋,生怕他把蔡真連人帶禮都趕出去,薛洋一個人靠在靠枕上,從頭到尾都沒說話。
由著蔡真和薛家的其他人寒暄。
直到蔡真要告辭了,薛洋才說:“她若是當真,能平定北境之亂,能將河東、江南的官場肅清,我便去宮中向她請罪。”
蔡真笑說:“薛大人可千萬別這麽說,殿下最尊敬大人不過了,今日殿下還說了薛大人雖然和她政見不合,但大人這麽多年既有功勞,也有苦勞,不能讓有功之臣寒心。”
薛洋聽得怔怔繼而笑起來,再什麽都沒說。
薛家人因著薛洋罷官,家中一時烏雲密布,到這會兒了,家裏人才喜笑顏開了。
等蔡真走後,薛洋的弟弟薛睿問兄長:“這永安公主算是,來求和的?”
薛洋嘆氣:“不是。你們不了解她,她這個人就是這樣。她不懼百官罷官,如今還能這樣彎得下腰,早晚群臣會買她的賬,確實有其父的風姿。可惜了,偏偏是個公主。”
薛睿卻不以為然說:“公主怎麽了,我的幾個孩兒,生意上最聰明的偏偏是宓娘,兩個兒子都是書生,對生意一竅不通。這種事哪能說得清。有些人就是天生適合做這個。”
薛洋生氣說:“這怎麽能和你們生意相比!這是江山社稷!”
薛睿是個生意人,脾氣極好,也習慣了兄長的爆脾氣,並不爭對錯,笑呵呵說:“兄長不要動氣,我也是隨口一說。只是這小到一個小買賣,大到一個家庭,再大到一個朝廷,這裏面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。這不就是所謂的‘烹小鮮治大國’麽。天下道理不外如是。”
薛洋看著弟弟,竟然啞口無言。
薛睿也不敢觸兄長黴頭,便說:“那兄長就早些歇著,我先出去了。”
薛睿出去後,薛洋一個人靜默了很久,才深深嘆了口氣。
薛睿一出去,薛宓便問:“是不是李令俞恢覆了伯父的官職?”
薛睿搖頭:“怎麽可能,這官是你伯父自己罷的,又不是永安公主罷黜的。不過說來,這永安公主做事確實厲害。”
薛宓喪氣沒接話。
薛睿便說:“李家就沒說什麽?”
薛宓沒好氣說:“自然沒有,李令俞可把人家保護得密不透風。”
薛睿點點頭:“也對,一家子婦孺,確實不安全。”
薛宓嘟囔:“我和姝娘是真心相交。”
薛睿失笑說:“我巴不得你們是真心相交。只是眼下咱們薛家成了眾矢之的,還是小心些吧。”
蔡真回宮覆命,李令俞正和曹印在商量北境的事,援軍已到北境,戰事已經緩和了。
眼下不止是北境。河東三州空缺,李令俞想將徐州、荊州、永州軍中的人調回京,等勘察後,再派往河東三州。
曹印問:“這樣大的調動,怕是會引起恐慌。”
李令俞也考慮到了。解釋說:“這些年,各州府都成了各自的本營,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挪窩。越是這樣,地方官和地方軍政還有地方世家盤根錯節,成了自己的小國,朝廷派下去的根本進不去。”
曹印見她說了一半停了,看著她,李令俞便繼續說:“所以,我想來個互調,這是開始的嘗試。若是效果不錯,其他官員任期到期就會換地方,大家各憑本事。”
曹印還在考慮她的計劃,正說說什麽,蔡真進了殿便說:“奴奉殿下之命,去看望了薛大人回來了,薛大人精神還好,不過至今臥床。”
曹印好奇問:“你讓人去看薛洋了?”
李令俞沒答曹印的話,問蔡真:“他就沒說什麽?”
蔡真忙說:“薛大人說,‘她若是當真,能平定北境之亂,能將河東、江南的官場肅清,我便去宮中向她賠罪。’。奴便回了薛大人,殿下可定會受他的禮。”
李令俞聽得笑了下:“我不用他賠罪,也不用他服軟。我只盼著他長命百歲,讓他看著這連年天災的大梁,一日日富裕起來,讓他看著,事在人為,不是靠守著祖宗規矩,盼著祖宗庇佑。我這個逆賊照樣能讓大梁昌盛。”
曹印聽著她的雄心壯志,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覺得是戲言了。
蔡真可不敢接李令俞的話。
“薛家倒是十分欣喜,想來薛大人罷官後,薛家處境不太好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我知道了。”
蔡真下去後,李令俞便說:“我想,請呂匡淵任禦史中丞。舅舅以為如何?”
曹印詫異,她和呂匡淵幾乎沒有交集,怎麽會想起請呂匡淵。
“也不是不能,只怕是不好請。呂匡淵猶如聖人弟子,當年和你大舅舅是摯交,你大舅舅出事後,他便沈寂了。也是經我舉薦,才出任了太子少傅。”
但呂匡淵心思不在這上面,對太子也是只講學問,半句不多言,以至於太子十分不喜他。
李令俞又想起南山書院山長楊昉,因著太子謀逆案受牽連,至今還在獄中。
可見呂匡淵當時也看不上太子。
李令俞便說:“明日我登門去拜訪。”
曹印問:“那江南的學子,你又該如何?”
李令俞:“有人會替我安撫。”
曹印驚疑片刻後問:“宋彥光?”
“對,他出身寒門,這麽多年始終不得志,做事有些絕情。陛下便不喜歡用他。雖然我不曾跟著他讀過書,但我們畢竟有師生之誼,科考前,我曾寫信提醒他莫要上世家大船,陛下既然廣開科考,就是願意給天下寒門學子一條路,望他三思。他這才給江南大批寒門學子寫了推薦信。”
宋彥光十分渴望權力,十分想得到當權者的認可,可惜蕭誦不肯用他。
“宋彥光文采確實好,但做事狠絕,也多被人詬病。”
李令俞無所謂說:“只要他能力好,我不在乎什麽個人名聲,只要他能安撫江南學子,能理清江南學政,那我就肯用他。我只以能力論人,不聽名聲那一套。而眼下也只需要這樣的人,該改一改官場的風氣了。”
曹印便說:“這事可以先緩一緩再說,江南之事,還沒那麽緊迫。眼下,你該見見宗室的人了。”
畢竟是認祖歸宗的事。
李令俞不在意說:“這事還是讓聖人去解釋吧,我不心虛,也不想解釋。重審我父王的謀逆案,怕是不可能了,他們父子在世,就不可能會翻案。”
曹印聽得眼神一黯。
李令俞說:“人證我收著,等時機合適了我再考慮重審此案。這裏面死的人太多了,其實要說有多大作用,並沒有。倘若聖人開口,其實沒有難度,只要他寫一封罪己詔,我父王就能名聲清白,給廬陽王家小的死,也有個交代。但這麽多年,他能面對我,也能日日見他的十弟,卻不肯給我們一個交代。你說,為君者,是不是時間久了,都會變得麻木不仁?”
曹印回答不了這個問題。
李令俞嘆了聲氣。
這問題直接牽扯到她後續的登位。畢竟她在名聲上不占優勢。
要想繼位,她必須先替豫章太子翻案,再者才是她登基的事。
盡管李令俞說了不見宗室,但總有宗室想要見她。
第二日清早,她特去拜訪了呂匡淵。
大清早的上都城,初秋中霧霭沈沈,街角的羊湯店已經開門了,而呂宅還是那個呂宅。
呂匡淵比去年看起來老了很多,見她來也不驚訝,起身讓位說:“殿下坐。”
李令俞問:“先生也不肯認我這個學生了?”
呂匡淵大概驚訝,擡頭看著她,不說話。
李令俞問:“先生當年為何辭官?先生又是為何會警惕我?”
呂匡淵幾次想開口都沒說話。
李令俞長驅直入:“蘇繹和先生是摯交,是嗎?”
呂匡淵點頭。
“先生和我舅舅曹文延,也是摯交。先生當年將我偷出來,大概是沒想過我會活到如今吧。”
呂匡淵握著茶杯的手,慢慢垂下。
李令俞見他不說話,便說:“我曾調查過很久,但始終不知道我是被誰偷出來的。那日在曹家,突然聽聞,曹文延的妻子姓呂。蘇繹曾說,不是他救了我,只是他看見了,沒有出聲而已。”
呂匡淵:“這一切,只是湊巧而已。”
李令俞卻說:“阿竺和阿符自小跟在我身邊,但他們並不知道我是誰。我經過的幾個人的手,才得以活命。我只是不懂我為什麽會在李尚的家裏。”
呂匡淵問:“李尚呢?”
“死了,被謝鵬程殺了。”
呂匡淵嘆了聲氣,然後才說:“當年他收養你的時候,有人問過他,要想清楚,若是答應了,這就是帶進棺材裏的秘密。他說他早年得以見過豫章太子,太子於他有恩。沒想到他因為這個秘密,送了性命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救我的不止李尚,若沒有先生,我也出不了呂家。”
呂匡淵搖搖頭:“不過是湊巧,總不能看著你就那麽被殺了。”
呂匡淵親眼見了太子和三個太孫被殺,那是他早年的噩夢。
當年事發時,雲奴並不在太子府,正被曹文延的夫人呂氏帶回娘家了。
呂氏聽聞出事,便將孩子藏在呂家,獨自歸家去了。
當時呂匡淵也被查,曹文延夫婦被殺,呂匡淵怕露餡,便把孩子轉手給了陳侯暫養。幾日後呂匡淵接到了江南富商姚之問的信,說是受人之托,來接孩子。
呂匡淵沒敢給,但豫章太子謀逆案已經越演愈烈,上都城殺得血流成河,他分身乏術,便聽了姚之問的安排,便寫信讓陳侯將孩子交給姚之問出面買的奴和婢,幾個人誰也沒見誰的面,神不知鬼不覺,將此事按下去了。
沒等年底,聖人避居北宮,新帝登基,這件事才自此翻篇。
呂匡淵當時也不知道姚之問把孩子給了誰,陳侯也不知道。
直到姚之問死後,呂匡淵才收到信,姚之問仍然沒提孩子在哪裏。
只說豫章太子於那人有恩,孩子在他家裏定不會出事的。
但誰也沒想到,她偷龍轉鳳,換了身份照樣平步青雲。呂匡淵試探過她幾次,大概是早就知道她是誰了。
李令俞想了想說:“豫章太子當年下江南,為江南寒門學子怒殺了世家子弟。李尚就在那之後才進京的。”
呂匡淵看著她,心情很覆雜,她平平安安長大了,是好事。
可她不止是平平安安長大了,她擁有父親和舅父的才情,也有祖父的謀略。眼下已經攝政,假以時日登基稱帝,自不必說。
她這一路走來,讓人始料未及。
敘完舊,李令俞起身深深躬身,“學生蕭懿安,請先生助我。”
呂匡淵看著她,既不應聲,也不拒絕,只是看著她。
李令俞躬身並不起身。
呂匡淵問:“立身不正,百官討伐,你拿什麽立足?”
李令俞擡頭看著呂匡淵:“百官討伐名目,無非是安社稷,清逆賊。我不講祖宗社稷,只求百姓安康,至於天下學子,隨他們說吧。廣開言路,未必不是好事。若是說我立身不正,我認,可若是我誤國,那我不會認。”
呂匡淵:“眼下北境如何了?”
“危難之時。”
“朝堂之上呢?”
“沸反盈天。”
呂匡淵便說:“你要我如何幫你?”
“學生今日請先生出任禦史中丞一職。”
呂匡淵卻說:“我若是接受了,那百年之後,便是一身罵名。”
李令俞搖頭:“我請先生,不是讓先生替我安撫天下學子的。我想請先生替我廣納人才。”
她現在太缺人了。
呂匡淵問:“你要什麽人才?”
“不拘什麽人才,不論出身,不講門第,只要是人才我都需要。”
呂匡淵遲疑很久,才平靜說:“我應你。”
李令俞這才起身說:“學生謝過先生。先生百年之後,學生定然替先生修書立傳,還先生一個清名。”
呂匡淵卻說:“你都不在乎名聲,我怕什麽。”
李令俞看著他,沒來由笑起來。師生一笑,相顧無言。
“那我還有事,便不打攪先生了。”
她匆匆來,匆匆而去,
呂匡淵的長子呂夷繁一直在隔壁,聽聞李令俞走後,急著說:“父親,薛洋才罷官,朝中罵聲一片,您這麽那就答應她了?她最是巧言擅辯,可父親要背這滿朝的罵名。”
呂匡淵手裏還拿著聖人命他撰修的史書,淡淡笑著說:“你們都虛長了年歲,竟然遠不如她有魄力。”
一個君王,不懼罵名,不懼討伐,不懼名聲。
廣開言路,收天下人才。
大梁的天,終於是要變了。
李令俞出了呂宅,要穿過銅駝街,又想起宮變那日拜訪廬陽王。
便讓阿符拐道又走了一趟廬陽王府。還是那個老仆開門。
這次老仆比上次殷勤了許多,說:“殿下在書房裏,老奴領您去。”
李令俞跟著老奴穿過院子,蕭澈在書房裏和蕭誠下棋。
見李令俞來,蕭誠笑著起身,也不說話。
蕭澈便說:“坐吧。那日北宮見,你如今怕是很忙。怎麽想起來我這裏了?”
李令俞便說:“交還您的東西。”
蕭澈笑了下,並不收:“給你了,便是你的。”
李令俞問:“謝殿下。當年姚之問是不是受你所托,才北上來尋我的?”
蕭澈溫和看著她,“是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陛下大概是知道了。”
蕭澈絲毫不懼,輕笑了聲:“是嗎。”
李令俞屢次受他之恩,便說:“你若是想回江南,或是想去哪裏,盡管去吧,從此再沒人盯著你了。”
蕭澈卻說:“等你的事結束了,再說吧。”
“你當真只是因為我父王,才這麽關照我的嗎?”
蕭澈看著她,最後只說:“是。”
李令俞不知道怎麽還這個恩。便笑笑,起身說:“那行吧,這些以後再說。我今日還有事,小皇叔若是閑來無事,可來宮中尋我。”
蕭誠還小,笑了聲說:“這幾日跟著父親學畫,怕是沒時間。”
李令俞便說:“對面街上就是我家。家中有許多畫,你若是喜歡,就上門去取。”
蕭誠聽得眼睛都亮了。
李令俞便起身告辭。
等回了宮中,曹印已經在等著了,見她回來便問:“怎麽樣?”
“呂先生答應了。”
曹印這才長舒了口氣。眼下朝中對李令俞多是討伐和謾罵。
索性李令俞不在意這些。
司州城破後,向南十七裏處是一處鎮子,位於山腳下。
嚴柏年領兵就駐紮在這裏。
副將曾擔憂說,這裏太靠近司州城,一旦突厥人驚覺,咱們人手不夠,殺不過他們。
嚴柏年當日手中攥著李令俞的信。肩上和臉上的傷還沒好,坐在帳中垂首,卻說:“我們不打,要打就要出其不意,司州城一定要奪回來!馬叔的仇也要報!”
馬遷死的極其慘烈,被突厥人梟首掛在軍中。
嚴柏年纏著腕上的繃帶,陰狠道:“總有一日,我要殺盡突厥人,取了他們王上的項上人頭!”
副將毫不懷疑他的決心,他確實當得起少年將軍,這半個月殺了七八場,均不落下乘,這才將突厥人擋在司州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